山鬼提灯

千江流月枕山河(十四)

十四

大明宫内的含象殿、延英殿两处,在夺位之乱中焚毁严重,夏夷则即位之后,将平日处理政务的地方搬到了紫宸殿东边的浴堂殿,起居则在紧邻的温凉阁。

九月末,一拖再拖的黄荣轩终于将夏夷则吩咐的事情办好,呈上了李朝全国户籍土地的调查书,汇报的折子写了好几册,夏夷则熬了两日看完,召来黄荣轩,许久没有说话。

“不想佛寺之患,竟到了如此地步。”看了黄荣轩很久之后,夏夷则开了口。

“正是如此。”黄荣轩收敛了平日一贯的玩笑模样,少见的凝重。

李朝的佛寺之患,还要从李朝开国后,二世太宗年间说起。那时国内出了一位高僧,不远万里,历时十九年到达了西方莲国,取回了佛舍利百又五十枚,佛像七尊,佛经六百又七十余部。

高僧归国之后,太宗极为震动,特建大雁塔储藏佛经,又准许高僧在塔下的大慈恩寺设立译场,翻译经卷。从此,李朝的崇佛之风兴盛,太宗崩后,逢二圣临朝,有相士上言,称则天顺圣皇后乃弥勒佛转生,顺圣后大喜,扶助全国佛寺伽蓝,此后,崇佛之风愈演愈烈,到了圣元帝年间,已经威胁到了李朝的根基。

寺院伽蓝之所以会威胁到李朝根基,在于李朝僧尼不仅人数众多,且不在纳税的范围之内。僧尼钻研经卷佛法,不事生产,因此每个寺院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奴婢工匠,人数比僧尼只多不少。李朝以户籍为凭征税,寺奴工匠不在户籍,因此无法征税。

夏夷则犹记得当初在外游历时,李朝大的寺庙每个僧尼的仆从有四五人之多,即便一个山村野寺,每个僧人也至少占有一名奴仆。李朝立国的根基在于农事,农事需人,人少则国家不振,若是遇到物候异常的年份,因粮食短缺而引起的饥馑也不是没有。另一方面,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力,也影响了国家军队人员的补充。

在黄荣轩的折子上,从圣元帝最后的几年开始,整个李朝的寺院资产已经占了国家赋税的一半,着实令人触目惊心。

除了佛寺之患,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官吏的腐败。也不知道黄荣轩是如何办到的,朝廷上上下下官吏私置的田产家宅,都被他摸了个清楚,一条一条地呈到了夏夷则面前。比起建造广厦大宅,官员圈占田产的危害更加深重,田产兼并后,会产生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的游民,游民为了谋生,只能为奴给田产的拥有者务农,其中所得大部分产出均为地主所有,压榨酷烈。当土地兼并发展到了极致,一少部分人占有了全国大部分土地之后,也就到了这个王朝的末期,叛乱起义随之而起。

可以说,在土地兼并的过程中,寺院与地主其实都产生了一样的危害。

夏夷则揉了揉眉心:“想不到江水下游平原的良田,大半竟为江南士族大员所占。”

黄荣轩点头:“江水下游田产共计三亿亩,其中肥沃的良田有两亿又三千万余亩,为贵族门阀乡绅士族所占的有一亿又七千万余亩。”

夏夷则用指节敲了敲面前的桌案,语气森寒:“国之蛀蠹。”

黄荣轩不禁抖了抖,但职责所在,还是提出了更加纠结的问题:“陛下,恕臣直言,臣以为贪官污吏,整治起来虽然麻烦,却还有法可循……可这佛寺……该如何是好?”

这便是最为棘手的问题,与吏治腐败不同,佛寺伽蓝,事关李朝人的信仰,处理得稍有不慎,必然贻害无穷。

夏夷则闻言看向窗外,没有回答,而是问起了另一件事:“御史台弹劾鱼弘志的事情,你查得怎么样了?”

黄荣轩抹了一把汗:“陛下……这是刑部和大理寺的权责范围,微臣不敢逾越……”

“哦……”夏夷则凉凉地把手里的折子放下:“不敢逾越都已经越了,现在不给朕说说吗?”

“额……”黄荣轩尴尬地笑了笑:“陛下圣明,瞒不过陛下……微臣真的只是一时好奇才查的,知道的真的不多……”

夏夷则提起的这件事,要从武敏去了御史台说起。

御史台作为李朝三省六部外的监察部门,历来的职责是刑法典章、纠察百官。武敏在御史台察院任监察御史一职,分察百僚,巡按州县,纠视刑狱,肃整朝仪,是最苦最累也最容易得罪人的差使。

作为古往今来首位正式的女官,她在朝中所受的排挤,超乎寻常,好在她本人实在是聪慧,将诸多困境一一化解,也算有惊无险。但中秋之后,武敏担上了审查神策军左右中尉的差使。

关于神策军,曾有外来番邦之人评价:左右神策军,天子护军也……自古君王,频有臣叛之难,唯置此军以来,无人敢夺国宝。

由此,可知神策军的重要和李朝天子对此军的倚仗。其左右中尉,权势极盛。御史台虽说是分察百僚,但从未有人去分察过神策军,长年下来,变成了一个不能明说的惯例。昔年,曾有一个新科进士出身的监察御史不知深浅,莽莽撞撞地跑到了神策军中去,被当时的右中尉当场杖责,从此落下了残废,仕途上更是被打压得厉害,一生困顿抑郁。

因此,此次上头给武敏派了这样的一个差事,其中意味,不言自明。

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看着武敏,好事之人还设了赌局,就堵这武御史究竟敢不敢踏进神策军的大营,不巧黄荣轩正是其中之一。

九月,武敏按着定下来的日程,只带了一个侍奉笔墨的随从,踏入了神策军的大营。

每每想起这里,黄荣轩都忍不住眉开眼笑,因为他赢了钱,盆满钵满的。

之后的事情,在长安百姓的口耳相传里衍生出来了多个版本,但主线却只有一条,大抵是右中尉鱼弘志列精兵于大营两侧,刀剑出鞘,斧戈森森,自己则一身戎装站在大营外,摆了鸿门宴。

“只可惜啊只可惜!”长安茶馆的说书先生“啪”得一声拍了桌子,眉飞色舞地讲道:“俗话说,挽弓当挽强,用剑当用长。这射人先射马,擒贼自然得先擒王!咱们武御史那可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,入了大营,离鱼弘志堪堪十步,就和随侍的仆从亮了兵器,硬靠着两人之力,把这久经沙场的鱼中尉在五招之内给擒了下来!唉唉,那叫一个当断则断,雷霆万钧啊!”

武敏擒下鱼弘志后,把刀刃抵在他的脖子上,当着三军的面,历数右中尉贪赃枉法,圈田弄权等诸多罪状,鱼弘志手下军人顾及上司安危,不敢轻举妄动,武敏数完罪状之后,又要了快马,押着鱼弘志奔出神策大营,直到皇城脚下,才把鱼弘志放了回去。

此事之后,满朝皆惊,武敏手上人证物证俱有,让御史台也不得不开始做样子调查,鱼弘志受了奇耻大辱,一封折子告到御前,定要罢了武敏的官,交由他手才肯罢休。同时又传言鱼弘志为雪耻,派了杀手要害武敏,长安百姓感武敏不惧权势,恪尽职守,生怕她为人所害,便自发聚集,轮流守卫在武敏府宅之外,武敏的声望,以此始兴。

武敏所弹劾的,其实基本属实,和黄荣轩手上掌握的差不多,鱼弘志虽然有罪,但治不治这个罪,能不能治,却又是另外一个问题。

想到此处,他偷偷地看了一眼年轻的帝王,默默地想,是谁把武敏放御史台的……武敏初生牛犊不怕虎,捅了这么大的篓子,如何收场,实在是个头大的问题。

TBC

这一章比较枯燥啊。。但是又是不得不写的剧情。。不知道亲们喜不喜欢看这样的剧情。。因为这文写的就是夷则当皇帝的事情。。他会在这个过程中,深深地理解沈夜,感同身受,也终究会明白他的父亲。。

总而言之……就是写的夏夷则和沈夜作为君臣的故事嘛。。喔哈哈。。希望你们喜欢~

 

 

评论(7)
热度(32)

© 山鬼提灯 | Powered by LOFTER